孙氏族人迁徙的三大动因

第一起名 2016-03-12 10:03 匿名

  孙姓,百家姓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孙姓主要由五大来源组成:姬姓、芈姓、妫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
孙氏族人迁徙的三大动因
  一是以国家或统治者意志为转移的迁徙方式。最为典型的是《仙源岘阳孙氏族谱》中记载的,其族源出山东青州,属乐安孙氏。其始祖孙万詧(cha)在唐乾符间(公元874—879年)官任眉州判官,遂占籍四川眉州万金乡。其子孙熙人先官任督徽宣道,遂迁居安徽宣州。其卷首“历朝勋臣”最后记载:约在唐朝末年,其祖先孙“万民,官河南太守,占籍。”……万修,任湖广尉,占籍。万善,任福建,占籍。万寿,任浙江团练使,占籍。万疆,任北燕尹,占籍。万冀,任山东,占籍。万邦,任凤阳,寓居附籍。万显,任山西同知,居山西。万品,任上元县簿,得民心,占籍。

  另外,明代的军籍移民,应属戍边类别,人数高达100多万之巨,乃至成为孙氏定居云南、广西一些边远地区的主要源头。判刑流放也或可导致其家族的被迫迁居。如李兴盛《中国流人史》记载《洪武二十六年云南黑盐井灶丁流人名表》中有:青州(今山东益都县)人孙吉,曾官礼部郎中;《苏州府志》卷100,所记载清代北闱科场案,常熟人孙旸,“科场事发,为人牵连”,判与妻子父母兄弟整个家族流放上阳堡(今辽宁开源县东)。云南《鹤庆县志》记载,当地汉族孙氏,祖籍浙江余姚,始祖孙齐贤,于明洪武初以粮役谪戍鹤庆,至今已传21世,在县内分布好几个乡镇。

  二是战争、天灾等社会动乱时期的难民、流民潮。它多数是发生在改朝换代的混乱岁月,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之际,有大批中原百姓南迁,如在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唐朝后期至五代,北宋和南宋末年,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自然灾害产生的流民,在明朝中期数量很大,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南直隶、湖广、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区尤为严重。

  三乃家族或个人主动进行的觅地垦荒、入城经商等缘由的迁居行为。觅地垦荒主要发生在一些边远地区,如明末清初,客家人从皖南、赣东、闽西迁至湖南、四川及广东中部、南部,并逐渐迁往台湾和海南岛。清朝又从河北、山东往东北的大量闯关东移民。如《民国人物碑传》中孙献庭碑记,其先祖为直隶(今河北)衡水县人,在清康、乾年间,移民奉天,遂卜居今辽宁昌图县西甘沟子村。

  现代文学家孙常叙家族的祖籍在永平府乐亭县(今河北乐亭县),祖上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逃荒到吉林。商业移民,明代安徽徽州府约有30万人外出经商,有一半以上商人落籍他乡;苏州一带商人和手工业者外涉也不少,两地都是孙姓聚居之地。

  如《民国黟(yi)县志》记载,清末,黟县古筑人孙燮(xie)在汉口经商起家,而孙光祖去江西饶州(今江西波阳县)经营西洋钟表生意。其他如明代中叶,山东莒县人孙镗来上海松江经商,后见倭寇猖獗,便返还家乡,散财募勇,组织义兵,再至松江抗倭,后战死,埋骨上海。

  清初诗人孙枝蔚,乃三原(今陕三原县)人,明亡时,离家南下,因明清时扬州盐商出名之故,至江都(今江苏江都县,扬州市北)作盐商,后来又弃商读书,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举博学鸿词,自陈衰老,不应试,离京客游四方。清代上海黄渡人孙时节,从事海上贸易,往返于沪闽之间,遂成巨富。

为宝宝臻选有寓意,不重名的好听名字:

未出生

相关推荐

自古至今不能通婚的十大姓氏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竟没爱新觉罗?汉族血统最纯正的姓氏有哪些冷门单姓 好听但稀少的中国姓氏大全极少又好听的姓氏 中国最美的单姓有哪些29个稀有姓有哪些 中国有什么稀有的姓

匹配八字五行 给予起名建议
未出生
起名建议

编辑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