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起名 2016-08-05 17:08 林雪梅
解读百家姓苗姓。关于苗姓渊源的介绍,源于蒙古族、源于回族等。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人口较多,相对分布较多的省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湖南等,约占全国人口的0.07%,约有110万人。
第一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沙毕纳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沙毕纳尔氏,汉姓为苗氏,源出蒙古土尔扈特部。
蒙古土尔扈特部,是明、清时期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元朝时期重臣翁罕的后裔。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於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公元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额济勒河下游流域(今俄罗斯伏尔加河),自成独立的游牧部落,但仍不断与厄鲁特蒙古各部联系,并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
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大帝派出图理琛使团,途经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两年后至伏尔加河下游,探望土尔扈特部。到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罗斯,历时三年到达北京,向乾隆大帝呈献贡品、方物、弓箭袋等。
土尔扈特部族人自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后,不断反抗沙皇俄国的侵略与奴役。公元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着名农民领袖拉辛领导顿河农民起义后,居于伏尔加河两岸的土尔扈特人民纷起响应。公元十七世纪末期,土尔扈特着名首领阿玉奇汗率领部众积极支持巴什基尔人的起义。公元十八世纪初,土尔扈特人民仍不断掀起武装起义,反抗沙皇俄国在伏尔加流域的统治。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农历1月,土尔扈特部为摆脱沙皇俄国的残酷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在第七代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的曾孙)率领下发动了武装大起义,之后,渥巴锡带领着三万三千户族人从伏尔加河东岸出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历尽艰辛,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春季来到伊犁附近的塔麻干地方,史称“土尔扈特东归”。
在土尔扈特部壮烈东归的过程中,沿途遭到沙皇俄国军队的追击、哈萨克部的抢夺,又遇到传染病流行,人畜损失了三分之一。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渥巴锡与副首领诸那颜商定,不能用武力夺取准噶尔,只能做大清皇帝的属民。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秋季,渥巴锡与副首领诸那颜赴热河承德觐见乾隆大帝。
满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的爱国正义行动十分重视。乾隆大帝对土尔扈特部返归非常赞赏和欢迎,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和避暑山庄多次接见、宴请渥巴锡等首领,对其部众也给以牛羊粮食、衣裘庐帐,并亲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两篇,立碑于今河北省承德市的普陀宗乘之庙内。
之后,乾隆大帝分土尔扈特为新、旧两部,旧土尔扈特由渥巴锡统领,分东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尔扈特由另一首领舍楞统领,分二旗。乾隆大帝对土尔扈特部的故旧牧地也作了妥善安排,将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安置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南路,设乌讷恩苏珠克图盟。该盟分东、西、南、北路,各设盟长。同时敕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授札萨克,领南路,汗号及盟长职务世袭,游牧地在珠勒都斯河流域。其余大小首领也分别给予封爵。
自元朝时期开始,直至清朝时期,蒙古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教派(噶当派,俗称黄教,即喇嘛教派),将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人,称为“沙毕纳尔”,蒙语意为“归附于喇嘛庙的属民”,后遂成土尔扈特部中部分族人的姓氏。
沙毕纳尔氏族部分在新疆分为四个旗,主要驻牧于伊犁一带地区,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特克斯县四个苏木(乡)蒙古族同胞的祖先。
蒙古族沙毕纳尔氏,在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苗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回族中的苗氏,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赐姓。
据《赛典赤家谱》记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密征调。以名为氏。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后,历代明朝皇帝赐予回族将领许多汉姓:闪、者、白、苗、冶、乌、达、木、金、陕、翦、千、保、卯、张、马、丁、郑、朱、安、薛、禄……等等。
此后,在回族中即有苗氏一族。苗氏回族今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及青海等地。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记载:
满族乌扎库氏,亦称乌札库氏,满语为Ujaku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珲春图们江沿岸)、倭济石(今吉林图们与珲春之间)、绥分(今中俄交界的绥分河流域),其后裔中有议政大臣、江宁将军苗齐纳,在他的子孙中,有冠汉姓为苗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康仪理氏,亦称康吉里氏,满语为Kangyili Hala,汉义”苗条“,世居费尔塔哈村(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后大多冠汉姓为康氏,亦有取汉义为姓氏者,称苗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