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起名 2016-12-23 15:12 林雪梅
解读百家姓计姓名人。计然简介,为春秋时期着名谋士、经济学家。计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3位。计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行里未进入前500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十三位门阀。
计姓名人:计然
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着名谋士、经济学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着有《文子》、《通玄真经》。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生平
计然,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春秋时期谋士、经济学家。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见矣。故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推此类而修之,二年国富,厚贿战士,遂破强吴,刷会稽之耻。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颜师古曰:“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游南越,范蠡卑身事之。事见《皇览》及《晋中经簿》,又《吴越春秋》及《越绝书》,并作计倪。此则然、倪、砚声相近,实则一人耳。”
他对治理国家的策略极有研究,善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治国方略。酷爱山水之游,而不去自荐于诸侯。因此,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南游到越国,大夫范蠡惊其才,从之为师。计倪教授范蠡“七条计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只用了其中五条,就消灭了强大的吴国,洗刷了二十年前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攻破越都会稽后屈膝投降,并随至吴国,臣事吴王的“会稽之耻”。
历史上有汉兴三绝,萧何、张良、韩信为史所称道,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育”,也有三绝,即文种、范蠡和计然。在吴越相争中,文种直接管理越国政务,范蠡以军事辅佐勾践,计然不同于文种、范蠡,他的主要贡献在经济方面,且看《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所记: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返。”这话的意思是说,从前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于是重用了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争斗,就要做好准备,掌握了货物出产的时间和用途,就了解了货物,时与“用”两者的规律一旦形成,各种货物的情况就可以掌握而且看得非常清楚。
《计然传》
原文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意林》引脱“亡”字,据《史记》集解补,《御览》引作“晋三公子”)博学无所不通。(《意林》引无此句,据《御览》补。)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案〈文选·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注引“见微知着”四字)其行浩浩,其志泛泛(洪迈《容斋续笔》作“沉沉”),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意林》引无此句,据《史记》集解补。),范蠡请见越王(案《史记》集解,《文选》注,《太平御览》引作“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马总《意林》卷一。裴骃《史记》集解引至“公子也”下接“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文选·曹子建求通亲亲表》李善注引略同,《史记》集解无“姓辛氏名文子”句,有“称曰计然”句,按二书所引“师事”句盖约下文意。《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四引作“计然者,蔡邱濮上人,晋三公子,姓辛氏,名文子,博学无所不通”。)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藏于石室,乃刑白鹬而盟焉。(《太平御览》九百二十四)
今译
计然,春秋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但是外表貌似平庸、愚钝,但自小非常好学,通览群书。就像人们常说的大智者若愚。时常观察学习大自然,善于从事物刚开始发生露出倪端时,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知道别人的想法。
因为他品行刚直,酷爱山水,常泛舟出游。而不肯主动游说,自荐于诸侯,所以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所以称做计然。因为他经常遨游山海湖泽,因此又号称渔父。曾经在南游到越国的时候,收范蠡为徒。范蠡曾经想将他推荐给越王,但他却对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范蠡由此更深深的敬佩他,更尊敬他,虚心向他学习。
为宝宝臻选有寓意,不重名的好听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