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起名 2016-12-29 09:12 林雪梅
解读百家姓成姓。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湖南省蓝山县成氏。成氏来源繁杂,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一十六位,人口一百二十多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成姓文化之湖南省蓝山县成氏
湖南省蓝山县成氏始于南北朝的梁武帝时期。开基始祖成景隽时任梁国齐州刺史摄荆州事,普通七年(526)梁武帝命其征郴寇,事平,景隽择南平县(唐天宝四年改名蓝山县至今)富阳定居。梁武帝为表彰景隽的功绩,遂赐命景隽长子昭明为南平令,昭明任满后亦以富阳居家。自此,成氏在蓝山即为发业最早的姓氏。
成景隽,字超,号少泰,范阳人(今河北省定兴县),生于南北朝宋泰始辛亥年(472)十一月初四日。祖父名兴,北魏太和年间曾任五兵尚书;父名安乐,在北魏官至淮阳太守。景隽年轻时在北魏任镇东参军,因父安乐被同朝为官的常邕和杀害,公元508年景隽弃魏投梁。初被梁武帝任命为徐州刺史,不久转任豫州刺史,普通五年调任齐州刺史并摄荆州事,公元526年率兵来郴桂,因年迈择富阳定居。公元569年9月21日病卒,享年98岁,葬蓝山富阳村西南三华里的相公山。景隽公生平,不仅族谱及县志、衡州府志有记,《南史》、《资治通鉴》也为其立传,真可谓功勋卓着,彪炳史册。
据湖南蓝山和湖北阳新《成氏宗谱》记载,景隽娶妻吴氏和袁氏,吴氏生四个儿子:长子昭明,任南平县令;次子灭明,字甫起,生梁天监戊子年(508)七月十三日,时任邵阳主簿;三子济明,字甫施,生梁天监壬辰年(512)六月十三日卯时,官汀州参军;四子通明,字甫辟,生梁天监乙未年(515)三月十八日,官义宁簿尉。袁氏生子二:长曰成杜,登仕郎;次曰成柄。杜、柄随袁氏居住河南未入湘,至杜公之十代孙范公于周显德三年(956)受皇命赴兴国州(今湖北省阳新县)任知军,后在此择地为家,立业发族,儿孙后代繁盛,现湖北阳新、汉川、黄陂、天门、黄冈、麻城、蒲圻、汉阳等地之成氏计有五万余众,皆为其后裔。
自景隽择居富阳至今已1500来年,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诸朝代,繁衍达五十多代,其子孙后代遍及湘、粤、桂、赣、川、台及海外。现将主要的居住分布地简述如下:
蓝山县成氏分布县内12个乡镇、24个村,总人口7000余人。
富阳村:属塔峰镇,城南一华里,是景隽、昭明南迁定居之处,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现有人口1500多人。
西外村:与富阳村紧相邻,有成氏20余户,100来人。
洪田村:在县城东北面六华里处,元末明初由富阳迁来,有成氏70余户,300多人。
岭脚村:在富阳村南3—4华里,沿永连公路旁居住,共50多户,250来人。
毛俊镇石坪村:离县城30华里,有30来户,120多人。
汇源乡源峰村:在富阳村西一山之隔,分四个自然村居住;共100来户,400多人。是富阳村族人守护山林而迁来居住。
所城镇洞头、岩口、长铺、良村及黄泥铺等处:除洞头村30来户、140来人是成氏一姓一村居住,另四处与其他姓同村居住,每处5—10户,共150来人。
竹管寺镇成家村:地处县城北,距富阳8公里,宋仁宗时,景隽十八代孙德豪由廉州为官卸任后携父母迁凤源坊(即今成家村),而兄德本仍居富阳。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繁衍四十余代,现有800多户,3800余人,是蓝山县成氏人口最多的自然村。
竹管寺镇上丰头、圹复村:这两个村在成家村南3华里,与成家村田土山水相连,共90来户,380人。明清时代由成家村迁来。
祠市乡宅头竹园下村:宋朝末期德豪第五代孙(景隽第二十三代孙)焕郎(又名成洋),于宋代理宗时期从成家村迁来,现有30来户,140来人。
犁头乡犁头村、山背村:地处与宁远交界的高山区,共40来户,130多人,他们的祖辈从成家村迁来守护山林,而后世代在此居住。
除上述外,田心乡、尚屏乡、大桥乡、紫良乡、大麻乡等还有9处,每村3—5户成氏族人分散居住。
祁阳县、冷水滩区和芝山区(原称零陵):
这三个县区的成氏主要分布在祁阳县文明铺镇、冷水滩区普利桥镇、芝山区天字地及衡阳市的祁东县砖圹镇等处。他们的开基始祖是景隽第五代孙昌义(字作谊,生于隋仁寿甲子年),唐朝初期任祁阳县令,而在祁阳立家发业,之后其子孙后代再分迁冷水滩、零陵、祁东等地。这四个县区共有成氏1000余户,4500多人。
宁远县:居住在冷水镇的百美、三角嘴、头、宝山四个行政村的18个自然村(3700多人),东城乡上、下成家(155户440多人)、汪井乡老屋地成家(70户300多人)、清水桥镇成家(60户250人)以及下坠乡成家(20户90多人)。宁远成氏都是由蓝山竹管寺镇成家村的焕郎公第十代孙在宋代中后期从竹园下迁居过来。
临武县楚江乡富圹村:与蓝山县新圩乡三合村相邻。分三个自然村居住,共有110户,500来人。明代迁来此居住。
宜章县黄沙镇新坌村和梅田镇成家,是明朝时期由蓝山县塔峰镇洪田村迁来,共有120多户,580人。他们的字辈一直按蓝山老家顺序排列,现已繁衍到景隽后第五十七代的常字辈。
衡阳县和衡南县有3个村的成氏是从蓝山富阳迁来。
桂阳县樟树下成家以及江华县有两个村是蓝山迁来。
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大路边村,107国道由此通过,这一带的4000多成氏,开基始祖系景隽公第三十一世孙吉进。其祖父子富明朝时期任中山县令未归,吉进从中山路经连州大路边,见此风光秀丽,遂择地而居,至今仅20来代,已成泱泱大族。
据族谱记载,景隽公后裔中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中在各地为官或经商未归蓝山的,因年代久远,交通极为不便而逐渐失去联系,现将这些未归蓝山的先辈名讳、生辰等摘录如后:
灭明,字甫起,生于梁天监戊子年(508)七月十三日,时任邵阳主簿。
济明,字甫施,生于梁天监壬辰年(513)六月十三日,时任汀州参军。
通明,字甫壁,生于梁天监乙未年(516)三月十八日,时任义宁簿尉。
士迈,字一励,又字志励,生唐仪凤丙子年(676)十一月初一日,唐景云年间授都尉,出镇漳州未归。
中道,字行徽,生武后诞圣乙未年(695)二月十七日,开元间任平江县令。
天麒,生于元代,后迁广西,子志宏,孙如杞,曾孙国彬、国明;玄孙荣一、荣三、荣七、荣十均定居广西。
积昂,又名英,行信八十郎,明代人,初任广西豫州官,后迁任清远令。
世瑾,明末清初人,迁广西平乐府未归。
文甲,行十九郎,清代人,去广西入土司未归。
谱中还记载有迁四川、贵州、江南等省的但没有写明名讳及年代。
相关推荐